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 以科技薩滿主義(Technoshamanism) 與宇宙的法則(Gaya)的概念,探索性別在太魯閣族宇宙中自然而多元的狀態,作品結合吟遊頌讀、性別互換、雷射光影、影像投射、植物樂音、肢體舞蹈,以此重訪歷史與神話、祖靈與儀式,從山林迷走、夢境驚醒而重生,以科技來傳承部落文化知識的生產,呈現出原民未來主義的前衛性,未來進行式的新技術猶如過去舊時代的魔法,將不可能幻化為可見。而鄭淑麗、東冬・侯溫與合作藝術家的實驗性;表演場域與美學的多重可能性在於:猶如性別的展演性,不確定性或「未決」, 讓技術的未決的邊際得以呈現為一種未來主義。也因此,這件作品的呈現方式,每一次都會不同,在台雙展的展覽部份,將劇作文本轉化為七組陶瓷雕塑作品,搭配整體計畫自2020年展開至2022年底,七組劇作不同階段的紀錄影像,呈現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研究與發展的過程以及未來展望。表演部份從劇場劇本擷取重點片段,演出創作進行中的表演,包括迎神儀式、吟遊誦念、性別轉換排演,運用影像書寫、雷射投影、現場音樂的即興創作,伴隨舞者以肢體、動作、舞蹈,重複排演多重性別的政治辯論。透過論壇和部落踏查的工作坊,以此強調具身經驗中的原民未來性。
衍生自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—— 一個持續發展中的科技導航重生劇場作品,預計於2023年發表其大型劇場版本,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(研究計畫)》呈現2020年至2022年間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探索的多方面議題、數場階段性發表的演出紀錄,以及一場現場表演與演後討論會。
東冬・侯溫臆造一則部落傳說——
「傳說在很久以前,有ㄧ個獵人獨自上山打獵的時候,遇到了一群性別流動的Hagay。獵人從Hagay身上學習了很多關於儀式、狩獵、編織等重要的智慧,並將這樣的智慧持續分享給族人。」透過山林迷走與夢境驚醒並結合儀式、吟唱、舞蹈,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以實踐科技薩滿主義(Technoshamanism)與 Gaya (宇宙的法則)為準則,研究性別在原始狀態中的自然多元流動,並嘗試在傳統擁護者與勇於挑戰的年輕族群之中找回原初的Gaya概念。
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(研究計畫)》包含——
(1)裝置展覽
位於展場中間的是七組分別以太魯閣族語標記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七幕劇情的陶瓷雕刻石塊。在牆面上的螢幕則呈現自2020年展開至2022年不同階段的紀錄影像,包括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在鄭淑麗策劃的LAB KILL LAB時的萌芽版本(C-LAB,2020年)到銅門部落的首次試演(2022年六月)與奧地利林茲STWST48x8特別版本的演出(2022年九月)。展場內同時也投影實驗影像藝術家吳梓安的兩支相關影像作品。
(2)科技幻想實驗的一晚
雷射藝術家張方禹將太魯閣族祖靈的紋路結合雷射,雷射照射散發出的菱形dowriq光束,召喚出看顧之紋凝視大眾,帶給我們靈感啟發的一晚。
(3)一個晚上的表演及演後討論會
「排練就是表演」——東冬・侯溫與舞者絲釋民以及歌者陳珊珊合作帶領五位年輕的部落表演者,進行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幾段選定劇幕的排練、演出以及討論交流。「發展中的對話」——演後的討論會將由原住民文化、性別研究、科技藝術、劇場表演的專家學者參與,與表演者交流與回饋。
(4)森織工作坊
由具有巫師身份的東冬・侯溫與銅門部落長者旮日羿.吉宏帶領,參與者將參與兩天一夜在銅門部落的迷走、森林編織、感受水和自然的力量、分享藥用療癒植物知識、透過部落圖騰設計認識植物、理解部落長者和年輕一代面臨的性別衝突問題。 晚上在火堆前聚會,參與者一起講故事和吟唱。
團隊名單
《遊林驚夢:巧遇Hagay》劇場版由文化部指導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