壞鞋子舞蹈劇場

壞鞋子舞蹈劇場

〈吃土〉

  • 舞蹈製作計畫,2022,雙頻道錄像、檔案,25 分 5 秒
  • 藝術家提供
  • 攝影:陳宥中

策展觀點

壞鞋子舞蹈劇場以長期草根性「田野採集」作為創作方式,長期訪查民間祭典、軒社、儀式場域,作品經常呈現與土地靈魂的感知,將民間祭儀與宗教儀式當中的泛靈精神,轉化為當代臺灣的藝術創作。編舞家林宜瑾自小於雲林縣西螺鎮長大,日常生活緊密貼合各式祭儀、身體姿態和聲音,成為她成長的記憶和美感的養分,〈吃土〉在身體處理上,著重在腳步,比如說踩踏、拖移、輾壓,直接與地面進行連結跟對話;而在音樂部分,則是以土地的視角來思考天地的躁動,試圖召喚人原本能夠與自然連結的能力。舞團以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,穿插臺灣的傳統祭儀與民間軼事,交織出一個多線敘事、多重隱喻且也多樣化觀點的臺灣身體歷史;編舞家用實驗性的舞蹈思辨互相對話,演繹了歷史、記憶、傳統與傳承如何成為討論當代創作不可獲缺的養分。另一方面,舞團的田野調查以漢人和在地的民間信仰為主,在重新考察學院之外臺灣人的身體技術史後,在北管、電子音樂、工尺鼓詩等不同的脈絡中,穿插出多元的信仰價值,並進一步深入自然物種之境,感知與思辨「泛靈」所處的時空,重新叩問萬物有情的新世界。

創作說明

《吃土》一作結合當代舞、傳統北管樂、當代打擊樂與電子樂,編舞家林宜瑾自小於雲林縣西螺鎮長大,日常生活緊密貼合的各式祭儀,與儀式中出現的各式身體姿態和聲音,是她成長的記憶,同時也是美感的養分。《吃土》以結合臺灣傳統北管樂和西方電音的強烈音樂性,與更貼近土地的低重心身體感,回應、對抗時下高度開發的社會與自然環境,提問未來的身體將以什麼樣態存在?未來生存環境的樣貌如何?《吃土》在身體的處理上,著重在腳步的處理,比如說踩踏、拖移、輾壓,直接與地面進行連結跟對話;而在音樂部分,則是以土地的視角為思考,關於天地的躁動、引動、移動,試圖召喚人原本能夠與自然相連結的能力,重新感受這片土地的泛靈能量。此作品由國家兩廳院委託創作,並在2020年於兩廳院實驗劇場進行首演。

本次參展之錄像內容,由導演陳黎恆青(港口一號有限公司)剪輯完成,原版舞蹈劇場的影像由「海海影像工作室」剪輯完成,自然地景之畫面由導演陳黎恆青(港口一號有限公司)所紀錄。